230416
在探索用户需求的道路,我们常常陷入迷雾之中:需求与痛点究竟是何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纠缠不清的呢?每个人都似乎有自己的解释,有人说:“有了痛,才有需求。”但没有需求,何来痛点呢?马斯洛的需求定理又是如何与之交织的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与GPT这位千面艺术家展开了一场对话。通过“元,反,空”的技巧,他引导我穿越迷雾,终于洞悉了其中的奥秘
需求的二元论:分为原生和次生
原生需求:指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下,基于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这些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然而,原生需求也可能受到心理、社会和市场因素的影响,以及创新和创业活动带来的变化。
次生需求:指在满足原生需求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服务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引发的衍生需求。次生需求通常具有更强的动态性和多样性,它们可能受到信息不对称、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次生需求往往与痛点紧密相关,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商业机会。
需求和刚需的交织:
原生需求和刚需:这些需求反映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条件,通常具有较高的普遍性和稳定性。然而,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旋律下,它们可能会奏出不同的曲调。
原生需求和非刚需:原生需求可能包含一些非刚需元素,这些需求通常受到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如对教育、艺术和娱乐的渴望,是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和弦。
次生需求和非刚需:次生需求通常涉及非刚需,因为它们通常源于对原生需求的衍生和拓展。这些需求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和多样性,可能受到个人心理、社会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如豪华度假或高级化妆品,它们是对原生需求的衍生和拓展,充满变幻和多样性。
次生需求和刚需:在某些情况下,次生需求也可能与刚需有关,如在满足基本需求的过程中产生的新需求或者由于技术创新引入的新刚需。——如上网或智能手机,它们是基本需求的新篇章或技术创新的新乐章。
一套调查问卷的四轮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调研需求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问卷套路。从用户的原生需求到满意度,从回忆的深度到新方案的接受度,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抹油墨,描绘了需求的全貌。
- 用户的原生需求是什么(原生需求确认)
- 需求中更关注哪方面的信息(关注度)
- 用户现在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 用户对现在解决方案的满意度如何?(满意度)
- 请回忆一下,家里这个需求满足过程中遇到频率是多少(加深回忆,确保真实)
- 对于满意的部分,是否还考虑尝试新的方案?(接受度)
- 愿意尝试的新方案中,对哪些方案更感兴趣(概念测评)
- 用户对现在的解决方案不满意的,主要是哪些地方不满意?(痛点-->次生需求挖掘)
- 对于不满意的部分,是否考虑尝试新的解决方案?(接受度)
- 愿意尝试的新方案中,对哪些方案更感兴趣(概念测评)
- 对于新的方案,觉得多少钱是愿意接受的(概念接受度测评)
后面我也会慢慢分享,几大管家中,按照这个套路得到的一些有趣的观察和分析
一套研究需求和刚需的SOP:
- 确定研究目标和范围:首先明确要分析的产品或服务领域,以及研究的目标用户群体。
- 创建用户画像:通过收集和整理目标用户群体的基本信息、兴趣、喜好、行为特征等,创建用户画像,以更好地了解目标用户。
- 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用户画像,分析用户在需求层次上的表现,以识别原生需求和次生需求。
- 生理需求:这是最基本的需求,通常与刚需相关。这些需求包括食物、水、住所等基本生活需求。在这个层次上,原生需求往往是刚需。
- 安全需求:这些需求涉及个人和财产的安全、稳定和保障。安全需求可能包含原生需求(如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次生需求(如购买保险)。
- 归属和爱的需求:这些需求涉及人际关系、友谊和爱情。在这个层次上,原生需求可能包括建立亲密关系和家庭,而次生需求可能包括参加社交活动和拓展人际关系。
- 尊重需求:这些需求涉及自尊、成就感和认可。在这个层次上,原生需求可能包括个人成就和成功,而次生需求可能包括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誉。
- 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涉及个人潜能的发挥、创造力和成长。在这个层次上,原生需求可能包括个人成长和发展,而次生需求可能包括参加培训和提升自己的技能。
- 收集需求数据: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如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收集目标用户的需求数据,了解他们在刚需和非刚需维度上的原生需求和次生需求。
- 应用KANO模型:根据收集的需求数据,将需求归类为基本特性、性能特性和兴奋特性,以更好地区分刚需和非刚需、原生需求和次生需求
- 基本特性:这些特性是产品或服务必须具备的,通常与刚需和原生需求相关。例如,在家里用水的场景中,基本特性可能包括稳定的水供应和水质安全。
- 性能特性:这些特性与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和效率有关,通常与非刚需和次生需求相关。例如,在家里用水的场景中,性能特性可能包括节水装置和水压控制
- 兴奋特性:这些特性能够提升用户满意度,但用户可能尚未意识到它们的价值,通常与非刚需和次生需求相关。
- 创建用户旅程地图:绘制目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旅程地图,识别关键触点和需求,进一步明确原生需求和次生需求。
- 分析需求优先级:根据收集的数据,对需求进行排序,确定优先级,以便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优先满足关键需求。
- 敏捷开发和设计思维: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和设计思维原则,不断迭代产品或服务,以满足用户在刚需和非刚需维度上的原生需求和次生需求。
- 持续收集用户反馈:在产品或服务上线后,持续收集用户反馈,以便进一步优化产品或服务,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 循环迭代: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用户画像、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
一些有深度小洞察
正向补充
需求层次和满足过程: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了需求的分层结构以及满足一个层次需求后人们会逐渐关注更高层次的需求。原生需求可以与这些层次的需求相对应,而次生需求可能会在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中出现。
激励因素和卫生因素: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将影响人们满足感的因素分为激励因素和卫生因素。原生需求可以与激励因素相对应,因为它们涉及个人成长、成就和责任等方面,而次生需求可能更多地与卫生因素相关,因为它们关注解决现有问题和改进现有解决方案。
创新和用户需求:
克里斯滕森的“工作理论”和冯·希普尔的用户创新理论都强调关注用户的原生需求,并通过创新满足这些需求。在解决用户的原生需求的过程中,创新者需要不断关注和解决用户遇到的次生需求,以保持竞争优势。
动机和激励:
平克的动机理论关注人们对自主性、精通和目的的追求,这些要素与人们的原生需求密切相关。关注次生需求有助于解决实现这些动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反向思考
强调动态性:需求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技术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原生需求和次生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在定义中强调动态性,可以使概念更贴近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变化。
引入心理和社会因素:在划分需求时,考虑到人类行为可能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定义中引入这些因素,可以使原生需求和次生需求更能反映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和行为。
考虑信息不对称和市场行为: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投机行为可能会影响需求的划分。在定义原生需求和次生需求时,可以考虑这些市场因素,使概念更贴近现实的市场环境。
注重创新和创业:技术创新和创业活动可能会改变现有的需求结构。在定义原生需求和次生需求时,关注创新和创业对需求的影响,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需求的变化趋势。
结语
在这段对话之旅中,我仿佛穿越了需求的迷宫,探索了需求的深度和广度。从原生需求到次生需求,从刚需到非刚需,每一个概念都是一扇窗,透过它们,我看到了人们需求是如何复杂、多样和富有生命力,也从中感受到商业战略和产品设计,并对人性、文化和科技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新的思考。这个体验,真的很美妙。
这一切美妙的体验,都记录在右,也欢迎你的品尝:https://42share.com/gpt/7970827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