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读书笔记

该书是认知科学家斯坦诺维奇撰写的,并且由阳老师组织翻译成中文版本。读完书最主要的收获是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心智架构,区分出了智力和理性二者的不同。

书中基于卡尼曼提出的系统1和系统2(详见《思考快与慢》)理论基础进行了完善,和另一位认知科学家埃文斯重新采用了进程1和进程2来描述,从而避免了人们以为脑中真的有两个“系统”的误区。此外,基于双进程理论,斯坦诺维奇结合了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提出三重心智模型: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同时,本书也介绍了几个重要概念“认知吝啬鬼”和“污化的心智模型”,解释了其原因并且提出了破解之法。

具体读书笔记如下。此读书比较按照阳老师的抽样阅读法记录,所以会和以往笔记略有不同

三重心智模型

术语解释

术语卡1:类型一加工(进程1)

定义:斯坦诺维奇总结前人理论,将大脑思考加工信息的方式分成两类。对于速度快,认知负荷低,相对无意识(自动化)的思考加工过程称为类型一加工。反之就是类型二加工

理解: 类型一加工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执行迅速,②只要触发性刺激出现,就会强制执行,③不会加重中枢处理能力的负荷(不需要有意注意),④不依赖高层次控制系统的信息输入,⑤多种类型一教工可平行运作,而不会互相干扰,也不影响类型二的加工。

例子: 类型一加工有以下几种形式①情绪对行为的调控,②为解决特定性问题而存在的封闭性心理模块,③内隐学习的加工过程,④过度学习联结而产生的自动化激活。类型一加工有时候被称为适应性无意识,比如面部识别,本体感受,消除语言歧义,深度知觉等,这些加工都不在意识范围内。

出处:《超越智商》P22,20210209

术语卡2:类型二加工(进程2)

定义:大脑思考加工信息的方式分成两类。对于加工速度慢,计算负荷也较重,需要意识参加的的思考加工过程称为类型二加工。反之就是类型一加工

理解: 类型二加工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只能在同一时间处理一个或几个任务,是序列加工(一个一个来),②是基于语言和规则,③类型二加工还需要压制(override)类型一加工,④通过假设性推理和认知模拟,得到优化的反应来替代原有类型一要执行但被压制的反应。

例子: 在解决问题或者做决策的时候,启发式加工(类型一加工)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的大致范围。但是,在一些极为重要的情境(财务决策,公平裁决,雇用抉择,司法判断等)需要精细加工和分析时,启发式加工就无能为力了。启发式加工只能用在良好环境中,到了恶行环境,可能导致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反应。比如认知吝啬鬼(cognitive miser)会用回忆起来毫不费力的鲜活记忆或者最突出的属性,替代那些需要费力获取的事实。

出处:《超越智商》P22~23,20210210

术语卡3:认知去耦

定义:是“假装"这个行为进行中的一个认知过程。莱斯利提出,初级表征直接映射世界,和/或直接与某个反应相连。当我们要进行模拟或者假装的动作的时候,需要把初级表征进行复制并去耦,变成次级表征。这个次级表征是初级表征的复制品,但与真实世界相分离,从而能够被操控,即模拟机制。

理解:处理去耦表征,即保持它们去耦的状态,对认知能力要求很高,是高能耗的行为。其原因在进化理论给出了很好解释:在我们逐渐进化为强烈依赖认知模拟动物的过程中,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我们不能长时间“脱离”世界。

例子:去耦的困难之处会表现在某些行为方面,比如苦苦思索时,我们常常会闭起眼睛,或者抬头看看天空,或者转移视线。此类行为旨在阻止初级表征发生变化,从而干扰正在进行模拟的次级表征。

出处:《超越智商》P24,20210210

理论理解

由两种进程衍生到三重心智

结合两种类型一和类型二的加工模式。自主心智对应的是类型一加工。这个过程速度快,自动化,计算负荷较低。
而类型二加工对应是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其中,算法心智是我们之前常说的智商。而反省心智更多的是基于自我管理,价值观等思维倾向下会对算法心智加以影响的心智。最终在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的联合作用下,输出了类型二的加工结果,也就是行为反应。

完整的三重心智模型

如下图出自《超越智商》中图3-4,讲述了完成的三重心智模型。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出三重心智模型之间的工作关系。

  • 算法心智主要作用是压制和进行模拟的活动。
  • 反省心智主要是发起对自主心智产生的劣质反应的要压制,以及发起为了产生优化反应的模拟仿真。
  • 自主心智会提供计算指令给到算法心智(如箭头E),这个过程称为前注意加工(preattentive processing)。这个过程是无意识的,自动收集的,筛选出最具有显著特征或者和个人重点关注相关的信息再给到算法心智进行进一步加工。这些上传给算法心智的内容,文中称为心智程序,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产生于过去学习经验的产物。

三重心智模型与「认知去耦」的关系:如上图,认知去耦主要是发生在要进行模拟仿真思维时,要将现实的表征映射成虚拟的表征的过程。模拟仿真的思维过程是通过心智算法来实现。反省算法主要作用是命令心智算法去执行模拟仿真。

三重心智的理论支撑

1. 支撑三重心智模型的强证据有哪些?

三种心智认知功能受损后的表现截然不同,这是支持三重智力结构的原因之一:

  • 自主心智层面的认知功能被破坏后,表现为认知模块受损,会导致非连续性的认知紊乱,比如自闭症,失认症和失读症。
  • 算法心智层面的认知功能被破坏后,表现为显而易见且拥有连续性的智力受损,比如智力残疾。
  • 反省心智层面遭到破坏,表现为理性损伤的精神障碍,比如妄想症,幻想症。

出处《超越智商》--P216

2. 三重心智理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 1989年,斯坦诺维奇通过觉察到很多“聪明人”会做“傻事”,推断认知科学对“聪明”的界定出了问题,因此提出一个新词“理性障碍”,用来描述智力测试正常,但是思维能力低于人类正常水准的人。同年,英国认知科学家埃文斯发表了思考的类型一加工和类型二加工相关的论文,是最早提出这个模型的科学家。
  • 1995年,哈佛认知科学家帕金斯在“理性障碍”启发下,于《出类拔萃的IQ》一书中提出了“心智程序(mindware)”,用来形容安插在大脑中的程序分好和坏软件。
  • 1996年,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在新书《心灵种种》中,提到了人类心智和其他动物心智的异同,认为人类大脑中存在多种心智控制系统。
  • 2000年,在上述的启发下,斯坦诺维奇提出了“双系统理论(dual-system)”,心智加工存在系统1和系统2。
  • 2009年,斯坦诺维奇发表论文《Distinguishing the reflective, algorithmic, and autonomous minds: Is it time for a tri-process theory?》,将系统2进行进一步区分和阐述说明。这篇文章是三重心智模型的雏形。
  • 2011年,2002年诺奖得主,认知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基于斯坦诺维奇和埃文斯的理论,出了畅销书《思考,快与慢》。同年,斯坦诺维奇出版了《理性和反省心智》(Rationality and the reflective mind)一书,明确了算法心智和反省(理性)心智。
  • 期间,斯坦诺维奇和埃文斯等合作出论文,否定“双系统理论”,更倾向于用“双过程理论(dual-process)”,从而避免让读者以为真的存在两个不同区域的错觉,忽视了其实只是两个不同的加工过程而已
  • 2014年,斯坦诺维奇的《超越智商》出版,里面正式提出了三重心智模型。

出处《超越智商》--导论

3. 三重心智模型和智力的 CHC 理论、双进程加工理论有何关系?

  • 三重心智和智力的CHC理论智力的CHC理论是卡特尔-霍恩-卡罗尔提出,该理论把智力分为两类:①晶体智力(知识智力)和②流体智力(加工过程智力)。其中,晶体智力(Gc)反映了文化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陈述性知识,而流体智力(Gf)反映了个体在多个领域中表现出来的推理能力,特别在新异情境中。
    反省心智中获取信息的知识库所代表的是晶体智力,而算法心智的综合计算能力代表的是流体智力。
  • 三重心智和双进程加工理论自主心智代表的类型1过程,主要特点是速度快,自动化和计算负荷低的特点。
    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共同代表了类型2过程。其特点是速度慢,计算负荷高,需要投入意识资源,且可以抑制类型1进程产生将要产生的行为,并通过模拟仿真结果后,重新得到一个自认为更好的行为来取而代之。

出处《超越智商》--P22~P38

认知吝啬鬼

术语解释

认知吝啬鬼:大脑在使用认知资源时极为吝啬,喜欢走捷径,我们简称为“认知吝啬鬼”。

出处《超越智商》--P67

认知吝啬鬼几种常见形式

  • 属性替换
    • 定义:当人们需要评估属性A时,却发现评估属性B更容易一些(A和B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于是就改为评估属性B。换句话说,属性替换就是用简单问题取代难题。
    • 解释:在大部分情况下,属性替换没问题,可以在省力气的情况下,获得尽量趋近于完美的答案。但是在一些特定场景,过度概括的属性替换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误差。
    • 例子:违反了支配关系。在一个研究中,研究者让两组人分别对某一年份的底特律和密歇根州的杀人犯数量进行估计,结果底特律组的估值是密歇根州的两倍(底特律只是密歇根州的一个市)。导致这个违反支配关系的原因,是人们并没有认真思考和提取与这个问题有关的事实与信息,仅是依旧带有情感偏向的印象去估计数字。相对于“密歇根州”这个地名,“底特律”三个字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凶杀案画面,因此得到这个错误的估计。
  • 出众效应
    • 定义:认知吝啬鬼会对信息的生动性和鲜活性异常敏感,人们无法抗拒活灵活现却不具代表性的数据影响的现象。
    • 解释:这些特定形式的信息会格外与众不同。
    • 例子:公彦山岸(Kimihiko Yamagishi)在一个研究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疾病描述方式,一种是每万人死亡1286名,一种是致死率24.14%。受试者对这两种疾病的危险程度评估结果却第一种危险性更高。公彦山岸研究其原因为:当人们读到“1286人死亡”时,脑中浮现的画面肯定比一个抽象的百分比数字更为生动鲜活,这种画面所引发的情感反应导致了不准确的判断。
  • 锚定效应
    • 定义:当我们必须要对一个不知道的数量做出估计时,我们会先锚定一个最容易从大脑提取出来的相关数字,然后基于已知的特定信息调高或调低这个锚的现象。
    • 解释:锚定倾向有个bug,认知吝啬鬼懒得对锚定数据和问题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估,因此容易出问题。
    • 例子:在二手车买卖中,销售人员希望从广告价格为锚定点开始议价,消费者导刊则建议消费者参考美国旧车价格手册议价。这两个都是对的。他们都知道协商的起点非常重要。能控制这个锚定点的人,意味着能控制了整场谈判。
  • 现状偏见
    • 定义:人们容易陷入“默认启发式”信息加工方式,即如果获得一个默认选项,就会坚持到底的一种现象。
    • 解释:对于那些过度使用默认启发式加工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由那些有权设置“默认值”的人所掌控,使用默认启发式使他们是去了个人自主性。
    • 例子:19世纪80年代,太平洋煤气电力公司(PG&E)做了一个市场调查,看因地理因素差异而导致电力时不时中断的用户是否愿意多付费以获得更稳定的服务,同时问了供电稳定的用户是否愿意接受不稳定的电力但是付费能打折(降价比例和前面涨价的比例相当)。虽然两个地区的用户收入水平都差不多,但两边的大多数用户都选择保持不变。

出处《超越智商》--P70~P81

认知吝啬鬼形成的原因和破解之法

我们从物质匮乏的猿猴进化而来,虽然现在物质不会匮乏,但是身体还是会习惯开启“节能模式”,因此在我们的一生中,可能有98%的情况都可以只依靠启发式加工(类型一加工)来获得一个接近完美的答案。这种加工速度快,自动发生,计算简单的加工方式一旦能处理绝大多数日常,人们就很容易依赖上这种加工方式。
这也是认知吝啬鬼出现的原因。

但是这个认知吝啬鬼之所以在关键时候可能会坑害到我们,是因为在那2%的重要决策中,认知吝啬鬼依赖的启发式加工可能会失效。理由如下:① 这些数量少,不经常发生的事情使得潜意识的内隐学习机制没有机会学习到用于启发式加工的信息;②很多重要事情的特征比较独一无二,因此从进化角度来说,没有太多加工此类信息的经验,因此不会有具有进化适应性的潜意识模块来帮助我们加工相关信息。

至于怎么破解,更多的就是要保持高开放性,利用贝叶斯之脑,不断修正影响判断的权重,从而尽量得出更准确的选择。

出处《超越智商》--P77~P78

污化的心智模型

污化的心智程序

术语解释

污化的心智程序

定义:“心智程序”是指个体可以从记忆中提取出的规则,知识,程序和策略,以辅助决策判断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当这个过程不仅不能防止不理性行为,而且还可能成为不理性行为的起因,那这个程序就被称为污化的心智程序。

理解:

  • 人的角度出发
    • 容易接触:人们之所以常常获得污化的心智程序,因为它通常被包裹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而且,这个故事常常很复杂。
    • 容易接收:如心理学家罗伯特·埃布尔森前几年写的一篇论文《信念就像财产》指出,我们绝大多数人认为,获取物质财富的原因之一就是财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我们的目的。对信念同样,人们会默认获取了某些信念后,那么它必将服务于我们,就像财富服务于人生。总结就是,人们认为①获得心智程序过程中,我们行使了代理权;②它满足了我们的利益。
  • 从污化的心智程序的角度出发
    • 污化的心智程序作为一个可以传播的信念,其未必是正确的,也未必有利于传播者。且作为心智程序(无论好坏),进化过程中,展现了成功的复制子所具有的决定性特征——绝佳的多产性、长寿性和复制的忠诚性,即其拥有存活下来并得进一步传播的属性。因此,污化的心智程序的受感染程度和传统的智商无关,和教育程度无关。

例子

  1. “9.11”事件的劫机者穆罕默德·阿塔是拥有城市工程和规划专业学位的受高等教育者,他受到污化的心智程序“殉道和来世会得到慷慨回报”的影响,许多人丧失生命。这件事让很多人意识到污化的心智程序为了进行自我复制会以牺牲人类为代价这一可怕的逻辑。——(反思:如果没有了人类,这些心智程序不也随之消失了?这种心智程序看似有“主观”意识,还是挺反常识的)
  2. 如狡猾的广告商,会利用人们污化的心智程序,把车和模特放在一起,努力给看到的人创造“如果我买了这辆车,我就能得到这位漂亮模特”这种错觉。——(寄生心智程序:模仿有益观点的机构欺骗宿主,还让他们以为能从中得到好处)

出处:《超越智商》11 章,P155-175

生活中的例子

很多宗教的传播,都是用了污化的心智模型。犹记得以前听说过不能杀生,不能杀蚊子。只要对蚊子没有杀念,蚊子神就会保佑你不会让蚊子咬你。作为蚊子眼中为山珍海味的我,每次听到这一句只能苦笑。
如文章第171页提到,很多宗教头目都是利用了强迫不可证伪,来让信盲目信仰。
这让我想起了阿米尔汗的电影《我叻个神呐》,宗教头目以为就是利用了自以为的不可证伪“断言”,让女主以为巴基斯坦的男生不喜欢自己,然后阴差阳错地错失了男生,直到男主出现,当面揭穿了他的“断言”,让女主和男生能重新在一起。

怎么避免污化的心智模型

  1. 避免安装可能对你(宿主)有害的心智程序
    • 保留灵活性,以应对宿主的目标发生变化。防止未来潜在有益的目标被污化的心智程序提前排除了。
  2. 关注影响你目标的心智程序,确保它不会妨碍目标选择的多样性
    • 理由同1。
  3. 关注同认识世界相关的信念和模型,寻找并安装正确的心智程序,也就是真实反映世界的心智程序
    • 用于检验心智程序的好坏。准确的认识世界有助于我们实现目标。
  4. 接受对自身进行评估的心智选择
    • 警惕所有不允许对其评价的心智模型。如果用强权声称其不可证伪性,或者用利益和代价当障眼法,来混淆对心智模型的评判,那需要用批判的思维重新审视之。

出处:《超越智商》11 章,P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