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点,就是梁宁老师用产品的视角理解人的五个层次中的最底层,自己对存在感的定义。我有段时间一直尝试理解,这个存在感,究竟是什么意思。后来摸索出,存在感的定义,通俗点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活着的意义。为了自己活着的意义,人会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去获得更多的资源。
这个活着的意义,本质不同,化身成为人的驱动也不一样。其中一种是恐惧,恐惧的,可能是死,可能是失去珍重的人,这种恐惧,会化身成强大的精神驱动力,去让人行动。另一个是愉悦,愉悦的,是自己能明确自己想要获得什么,在不断努力过程中,有源源不断正反馈的愉悦。这两种,都是人十分强大的核心驱动力。
刚好今天,学到得到app中陈海贤老师在《40.转折期选择,依据经济模型,还是心理模型》。这节课中,讲述的是当我们在遇到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如转职,因为怎么抉择。很多人考虑事情的事情,是基于怎么让利益最大化,也就是所谓的经济模型。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你得了解越多的影响因素,才能做出最好的选择。但是,影响因素,是很难考虑全的,并且有时候,并无所谓最好,而那个看似的最好,可能也不是自己想要的。而当自己把选择的权利,交给这些客观因素,在比对和挣扎的过程中,就很容易让人被越来越强无力感淹没。如果这样,在做这种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去做选择,也就是参考自己的心理模型。这样,决定做选择的力量,就不在源于环境或各种客观因素,而是源于他自己对未来的构想。根据这种心理模型做决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前进过程中遇到困难,也很容易把这些困难看成自己要成为的那个人的经验值,从而会想进各种办法去解决和消化之,而不是在埋怨困难的存在,然后又在犹豫和后悔。
这种依据心理模型去做的选择,和梁宁老师说的看到自己原点,应该就是一个东西。这可能也是梁宁老师不断斜杠自己,在黑暗的土壤中也能充满力量的原因,因为在她眼中,这些都是成长必须吃的经验包。
愿能看到的你,都能找到自己的原点,依照自己的心理模型去选择未来的道路,最后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